
2025-06-24 03:39 点击次数:69
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功派夫 日日勤修炼·铁杵磨成针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古人是怎么通过精神和意识来驾驭身体的,这可是传统武术里一个非常核心的修炼方法。一听到“神运”,神在这里不是指什么神仙鬼怪,而是咱们大脑的高级功能,说白了,就是你的注意力、感知力、反应速度,甚至是你对身体的控制力。而“运”呢,就是运用、运行的意思。所以“神运”简单来说,就是用你的精神、你的意识去引导和调动你的身体潜能,它强调的是以神御体,以意导气。目标就是让你的身体更协调,更灵敏,更有力量,而且是那种由内而外爆发出来的力量。
为什么要练这个“神运”呢?这就要说到传统武术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,叫“体用之道”。什么意思?就是说你得先有好的“体”,也就是扎实的身体素质和基础功夫,才能谈得上“用”,也就是实战应用和技击能力。这就好比盖房子,地基不牢,楼再漂亮也得塌,古人说“明体之用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你身体没练好,根基不稳,想练高深的招式,那不是空中楼阁吗?所以《神运经》这本书就是教你怎么一步步打好这个“体”,为后面的“用”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它特别强调循序渐进,别想着一步登天。
在正式开始练“神运”之前,《神运经》先给你做了个通论,相当于练功前的体检报告。它引用了三个自然界的道理:山不坚固就会崩塌,树没有根就会倒下,水没有源头就会干涸。然后说练功夫也是一样的道理。你外形不练,肌肉力量就不够;双脚不练,平衡感就差,站都站不稳;精,也就是我们说的元精不练,内力就提不起来,丹田会干涸;真气不练,身体能量就不壮;精神不练,反应就慢,感觉“飞”不起来。所以,这通论就是在告诉你,想练“神运”这种高深的功夫,你得先老老实实把前面的基础功夫,比如内功、形体、十二大劲这些都练扎实了,不然就是瞎折腾,不仅没效果,还可能伤到自己。
那具体怎么练呢?姿势很重要,《神运经》明确说了,练这个功千万别用“高步”,就是那种两脚分开,重心很高的姿势,容易被击中,而且变化也不灵活;更不能用“单步”,也就是一条腿站着,另一条腿悬空,这叫“老步”,非常不稳,容易偏浮偏重。那用什么姿势呢?骑马步,就是我们常说的马步,双脚分开,重心放低,稳稳地扎在那儿,这样能稳住你的整个身体,就像一匹骏马一样,根基稳固。而且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,脚底要用力,感觉像是把脚深深扎进大地里,这样才能固本培元。同时还要想着把丹田里的元气遍布全身,让气沉下去,贯通周身。这其实就是一种结合了站桩和意念的练法。
姿势摆好了,接下来是呼吸。《神运经》里提到了一个关键的呼吸方法,叫“呼纵吸回”,其实很简单,当你呼气的时候,想象着你的丹田元气往外放纵出去,从头顶百会穴一直延伸到脚底涌泉穴,再到手指尖,整个身体都被这股气充满了,这就是内劲的“绽放式”。注意,这时候你的外形是不动的,只是内在的气在动;然后你吸气的时候,这股气又收回来,回到丹田里,这就是内劲的“收束式”,同样外形不动,只是内在的气在动。就这样一呼一吸,一纵一回,循环往复。这样练,既能锻炼你的内气,收放自如,又能增强你的筋骨,让肌肉更柔韧,骨头更结实,关节更灵活。
除了“呼纵吸回”,还有个更高级的练法叫“升降掌秘法”,这个练法还是以骑马步为基础,但重点放在了内劲的升降变化上。想象一下,你的内劲就像水一样从脚踝开始,随着丹田的呼吸,呼气时内劲向上升腾,布满全身;吸气时内劲又回落回到脚踝,反复练习就能达到内劲升降自如的境界。这个过程其实是把后天的口鼻呼吸转化成了先天的真气运行。当你能熟练运用这种内气升降的方法时,就说明你的内功已经有一定成就了。这可不是简单的深呼吸,而是需要高度专注和意念引导的。
前面讲的都是练功的方法,那到了实战中又该怎么用呢?《神运经》说了,用的时候要“因敌布阵”,根据对手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站位和策略。而且用的时候不能死板地照搬固定的招式,要有高低、远近、虚实的变化,也就是说你得灵活应变,不能固执。因为真正的高手,其招式是无穷无尽、变化万千的,胜负的关键往往就藏在刚柔、动静、缓急之间的微妙变化里。所以,与其死记硬背某个招式能破哪个招式,不如去理解背后的攻防机制,建立一套灵活的应对体系,这样才能在实战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说到高手,就不得不提一个境界——以静制动。《神运经》解释说,要做到这一点,首先要“动身不动心”,就是说你身体可以动,但心里要保持平静,像水一样清澈,专注于当下;同时还要“动心不动气”,这里的“气”指的是呼吸的气,意思是说,虽然你的心在动,意念在引导,但呼吸要保持沉稳,气要沉在丹田。当你能做到这样,心静了,步伐自然就稳了;气静了,身体自然就稳了,这时候你的精神才能真正地飞腾变化,达到更高的境界。这里面有个核心思想,就是“知静之为静,动亦静也;知动之为动,静亦动也”。简单说,静是根本,动是表现,真正的高手是用静来带动动,而不是用动来掩盖静,这就是以静制动的精髓,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。
刚才我们讲了以静制动,这里再补充一个重要的概念,叫做“内柔外刚”,或者说“内刚外柔”。这听起来有点矛盾,但其实蕴含着深刻的道理,它指的是你的内心、你的内劲要保持一种柔和、含蓄的状态,但你的外形、你的出手却要显得刚猛有力,就像弹簧一样,压得越紧,反弹力越大。反过来,你也可以理解为“内刚外柔”,内心坚韧,外形却显得柔韧,这种内外对比就形成了刚柔并济的特点。《神运经》里说,“以柔用刚,方是真刚;以缓用急,方是真急”,意思就是真正的刚强,不是硬碰硬,而是通过柔顺的方式去化解、去反击;真正的迅捷,不是一味的快,而是在看似缓慢或平静的状态下突然爆发出来,这种境界是超越了表面动作的,需要用心去体会,用智慧去运用。
了解了《神运经》的核心思想和一些关键概念,我们再来看看它具体是怎么分章节论述的。第一章讲的是“神运之体”,也就是修炼“神运”的基础,包括形、精、气、神这四个方面,强调要通过练来提升它们;第二章讲的是“神运之事”,也就是具体的动作模式和技法,比如进退、动静、纵横、飞腾这些;第三章讲的是“神运之用”,也就是这些技法在实战中的应用效果,区分了形、气、神三种不同层次的攻击和防御;第四章讲的是“神运之意”,总结了前面的内容,强调了平衡、协调、稳健的重要性。这四章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修炼体系。
咱们先来看第一章,讲的是“神运之体”。这一章的核心就是一个字——练。怎么练?四个方面:练形、练精、练气、练神。练形就是锻炼你的身体,让你的筋骨更强壮;练精,是说要通过修炼,把身体里的精华物质——元精给提炼出来,充实你的根本;炼气,就是培养你的内气,让你的身体更健康,更有活力;练神是修炼你的精神,让你的意识更敏锐,更集中。这四个方面就像盖房子的地基,只有地基打牢了,上面的楼才能盖得高。所以说,“固形气以为纵横之本,淬精神以为飞腾之基”,形体和内气是纵横攻防的基础,精神是飞腾变化的根本,只有形气盛,精神足,才能真正做到纵横自如、飞腾变化。
第二章讲的是“神运之事”,也就是具体的动作模式。这一章主要讲了两个方面:进退之势和动静之根。先说进退之势,就是怎么从防守转到进攻,再从进攻转回防守。《神运经》说,“进因伏而后起,退方合而即离”,意思就是进攻前要先做好准备,像潜伏一样,然后突然发起;防守的时候要收缩,但要随时准备反击,一旦时机成熟就要迅速脱离防守状态。再说动静之根,这是讲动静的根本原理。它强调“动以静为本,静以动为用”,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所有的动作都是以静为根本的,只有内心平静,才能做出迅捷的动作;反过来,即使身体不动,但只要精神在动,也能达到制胜的目的。这体现了动静相生、阴阳互济的道理,也是以静制动思想的体现。
第三章讲的是“神运之用”,也就是这些技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。这一章特别精彩,它把攻击分成了三个层次:用形、用气、用神。用形就是用身体的形体去攻击,比如直接的拳打脚踢,这种攻击比较直接,但速度相对较慢,属于功夫浅的表现;用气就是用内气去攻击,比如通过气劲来影响对手,这种攻击威力更大,速度也更快,属于功夫中等;用神就是用精神意念去攻击,这种攻击最快,甚至能在对手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取得效果,属于功夫深的表现。同样,防御也有三个层次:“形受形攻”就是被形体攻击,身体会受伤;“气受气功”就是被气劲攻击,会感到害怕怯懦;“神受神功”,就是被精神攻击,会感到胆寒悚然。这说明不同层次的攻击效果是完全不同的。
最后一章讲的是“神运之意”,也就是总结和升华。它把前面讲的纵横、飞腾、进退这些概念进一步提炼和概括。比如,纵横不仅仅是身体的前后左右,更是背部的开合配合呼吸的吐纳;飞腾是内气在丹田呼吸之间完成的升降腾挪;进退是随着手的出入,任由气的自然流动来带动。这一章还强调了几个关键原则:“气欲满而神欲敛,身宜稳而步宜坚”,意思是说,气要充满,但精神要收敛;身体要稳重,但步伐要坚定,这样就能做到既不失之于轻浮,又不失之于呆滞。最终的目标是要达到“如鹰隼之疾飞,若虎豹之强悍”的境界,既有鹰的敏捷,又有虎的强悍,攻防之间达到完美的平衡和协调。
《神运经》虽然讲的是古代武术的修炼方法,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。它告诉我们,要提升自己,不能只靠蛮力,更要注重精神的修炼和意识的引导;要循序渐进,打好基础,才能有所成就;要灵活应变,适应变化,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;更要学会以静制动,以柔克刚,用智慧和耐心去解决问题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